这些青少年近视误区,您知道吗

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和总量居高不下。但是,仍有不少家长却不愿意让孩子戴眼镜。有些家长认为,孩子一旦戴上眼镜,度数会越来越深,戴近视镜会让眼球变得凸出,轻度近视不需要戴眼镜……那么这些说法有道理吗?正确的青少年近视方法有哪些?记者采访医生为大家解答。

问:有人说,戴眼镜时间长了,眼睛会变成“金鱼眼”而且度数会越戴越深,因此,轻度近视不用配镜,真是这样吗?

主持人: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眼科学组委员李绍伟介绍,其实,这是一个认识误区。不少高度近视的患者将眼镜摘下来后,显得眼睛特别突出,像金鱼的眼睛一样,事实上,不是眼镜惹的祸。外观上眼睛突出,其实是戴镜后皮肤上的压痕,视觉上反差感觉眼睛前突。同时,随着近视的发展,眼轴不断增长,眼睛前后径线拉长,导致视觉上眼睛凸出。

其实,近视度数加深与戴眼镜没有直接关系,主要原因是由于孩子生理发育眼轴不断增长,再加上用眼负担的加重,以及不正确的用眼等因素。戴镜后视觉质量提高,用眼疲劳改善,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近视的进展。如果是真性近视的话,不戴眼镜只会让眼睛始终处于疲劳状态,不仅不会,还还会导致调节能力减退,集合能力下降,外斜隐患增加,近视增长过快。

还有人认为,配镜时度数稍低(欠矫)更好,事实上,近视欠矫配镜与足矫配镜比较起来更容易导致近视增长快。因此,建议配镜时尽可能足矫,使用矫正视力的较低度数。

儿童配镜一般要考虑他们的眼位,调节力,融合能力。对于眼位正常的孩子可以佩戴周边离焦近视型的眼镜,外隐斜过大不适合配离焦类的眼镜,但需要足矫配镜。内隐斜的孩子根据调节能力可能需要配多焦点或双光的眼镜。散光较大,或者双眼参差较大的孩子很适合RGP隐形眼镜。

另外,一旦患有近视,应该到正规医院就诊,确定近视程度和类型,采取综合的近视防控措施,包括充足的户外活动、配戴角膜塑形镜或用低浓度阿托品等措施干预近视发展。在近视防控过程中,有经验的医生、能从事医学验光的验光师、有经验的磨镜师等都十分重要。不正确选择眼镜,不正确的加工都会导致近视增长过快,甚至斜视加重。

问:那么,我们应当如何帮助孩子们近视呢?

主持人: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、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介绍,对于家长来说,要监督和管理好孩子的用眼行为和环境。不管孩子的眼睛现在是否健康,都应该每3个月至半年定期到医院做眼健康检查,建立屈光发育档案,记录孩子眼睛的生长发育数据,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干预措施,能让近视的防控事半功倍。

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防控近视要做到以下5点:

1阅读距离:用眼距离在一尺以上。

2阅读时长:单次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长不超过20分钟。

3户外活动:为保护眼睛,每日需保持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的时间。

4阅读光照:确保孩子需要在充足光照的环境下用眼。

5阅读角度:坐姿很关键,东倒西歪用眼不可取。要做到眼离书本一尺,胸离桌边一拳,手离笔尖一寸。

问:那么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,该如何干预近视进展呢?

主持人:杨智宽介绍,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视物不清的现象,应当立即去专业的医院做全面的医学验光检查,由医生开具适合孩子的近视防控方案才能干预近视发展。

第二,孩子初次到医院检查视力,需要散瞳验光,因为有些孩子看不清楚很可能只是“假性近视”。假性近视是因为眼睛过度疲劳或紧张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面,看不清楚。当眼睛经过散瞳放松后,光线又重新聚焦在视网膜上,视力提高至正常。而真性近视一般是因为眼轴变长,即使散瞳后眼睛放松光线仍无法聚焦在视网膜上,看不清前面的物体。所以,散瞳验光能区分孩子究竟是真近视还是假近视,避免让只是假性近视的孩子带上了眼镜,变成不可逆的真近视。

第三,到医院进行近视方面的检查,必须要做双眼视功能的检查。家长可以将双眼视功能理解为孩子眼睛的“体质”,孩子体质不好就容易生病,眼睛的体质也一样。所以双眼视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视觉质量,造成视疲劳或加剧近视的发展。同样是200度的近视,双眼视功能的状况不一样,就可能有6种不同的近视方案。因此,做双眼视功能检查,能够帮助孩子找出合适的近视干预方法,近视的会更好。

正确的方法除了包括改善环境和用眼行为,医生也会根据孩子的眼光检查结果开出适合孩子的配镜处方,用光学方法干预近视,常见的配镜处方包括框架眼镜、角膜塑形镜、多焦点隐形眼镜、RGP也就是隐形角膜接触镜等等。

(经济日报经点科学工作室 记者:吴佳佳 责编:于浩)

 
发布时间:2019-11-06
网上预约
     

    推荐阅读